大中华网络电视台欢迎您!

近日,广州市民政局印发实施《广州市地铁车站命名规则》,按新规定,地铁车站命名不得使用楼盘、企业字号、商标名称以及商业性建筑物名称。此规定一出,立刻刷新了街坊的印象和认知,引发热议。如果真按规则执行,广州地铁恐怕有一大批站名要改了,不过,能改得掉吗?

按这次的规定,地铁车站命名应当遵循“名地相符、指示明晰、用字规范、词语简洁”的原则,一般按照区片名称、标志性公共场所名称、道路名称先后顺序进行派生命名。这意味着,地铁站命名要有历史根据,是公众约定俗成的,不是横空冒出、勉强拼凑的。同时,要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选择名字,最大的是片区,而不是某个地点或单位。

如果按照新规定,比如大学争着要上地铁站名的想法,今后就可以打消了。除非,这个区域孤零零就只有一个大学,否则以它命名的可能性就很低。最出名的例子就是三号线的五山站。从建站至今,所在区域的两所著名大学就争论不休。尤其是临近地铁口的大学,希望自己的校名能成为站名。其参考坐标就在于,上一个地铁站就叫华师站。凭什么别人侧门都可以,我正门反而不行呢?

大部分地铁站都是坐落于城市中,服务于客流集中地,自然就是多个著名建筑、单位和片区的交合部位。无论是以谁命名,都会成为一种专属“名誉”,长久受用。同时,这也是对他者的无情排斥。被排斥的感到“受伤”的,可能是大学,可能是景点,可能是企业,还可能是当地街坊、村民、校友。这成为多年来萦绕地铁新线的一种永不止息的民间争议综合征。

与群众朴素愿望和约定俗成相对应的是,广州地铁也有相当部分站名的命名是莫名其妙或者凭空而来。原因就在于,地铁命名非但不是一种精准学科,更是政经力量的多重作用的结果,甚至地铁自身都无法掌控。比如有的站名长达五六个字,就是一种对当地土著和著名单位的双重妥协。拗口、不便传播、不便翻译,恰是这次规定明确反对的:不得采用两个及以上的区片名称或其他名称重叠命名。

规定还明确了不得重名,避免同音、近音、歧义等。二号线的萧岗站和八号线的晓港站,就是个失败的近音命名,每次发音都会让外国人一头雾水。再比如四号线的官洲站,发音也和“广州”太相近,实在很不可取,假设叫官洲岛就没有这个困扰了。可见,地铁的命名可能缺乏高度精细化的筛选,没有考虑到更多的可能性,以至于后面歧义和争议四起,却很难改回去。

总而言之,命名规则是好东西,但真要落实,注定要和习以为常的潜规则和命名惯性产生冲突。所以,地铁命名首先还是要广开言路,留给民间足够的讨论时间,让民众对这种重要的公共事务有足够参与权。不能因为担心名称过早曝光“被利用”而暗箱操作。最后车站名只能有一个,不能兼顾所有人的愿望,但只要过程是敞开透明的,大家只能接受公论,这比不加讨论就仓促上马要强得多。

耀琪

点赞(6341)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