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葛长益,江苏扬州人。二十岁应征入伍,从军十又八载,在大西北度过人生最为美好时光,也得到了此生最为难得的边关记忆。喜爱思考,以写作为乐。转业后一直从事新闻工作,从记者到总编辑。职务就是责任,站岗的哨位从国防前线移到舆论阵地的关口,夜以继日是工作常态。发表各种报道若干,多有获奖作品。曾获江苏省最高新闻人才奖。专业技术职称为正高级。退休后,受聘高校教授新闻写作;受聘出版社编审书稿;受命任职市关工委关爱下一代。近年常住乡间,朝夕侍弄花木果蔬,享受劳作过程。同时笔耕不辍,整理出100个有意义也有意思的人生故事;对《红楼梦》研究颇感兴趣,新近发表《红楼梦,谁写的?》、《红楼梦,根在哪?》系列文章。自称:动脑当作休闲,动笔就是养老,一切随缘,挺好。
怎一个情字了得——读许峰的诗有感,兼忆边关旧事
◎葛长益
2021年7月31日,也就是八一建军节前一天,主流媒体平台[九江文学社·北京头条]编发了许峰先生的组诗《梦里萦绕边关前》。诗作一经上线,阅读量随即爆棚。在我看到的时候,电脑计数赫然显示96万+!在很多人悲叹诗歌尤其是古体诗式微的当下,许峰的诗,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读者?
《梦里萦绕边关前》均为七言四句古体诗,包括《忆西北边防从军》、《忆战友》、《怀念老战友》、《送别老首长》等六首。乍看诗题,似乎重复雷同。可一一读下来发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正是通过这复咏叠唱,我们看到了许峰深厚浓郁、淡化不开的战友情谊、边关情结、家国情怀和诗化情志。
许峰的诗歌作品题材广泛数量多,方家评论各有洞见;在大量诗作中,唯有《梦里萦绕边关前》组诗追溯了诗人最初的人事情缘。军旅、边关,军营、战友,对他后来的一切包括创作活动影响极大。这组指向明确的诗歌可以看作许峰的“诸诗之本”。此时,就让我们站在“根”的部位,细察枝干再抬头看那一树繁花,相信会有别样的感受。
一、战友情深“仰望苍穹常思念”
首先请看许峰组诗《梦里萦绕边关前》之四:
送别老首长
曾经边塞战马疾,
再见已是眼迷离。
月台蹒跚噙老泪,
续约重逢百年期!
——已亥年春日于鹅城
这是诗人和曾经的战友四十多年后相逢在岭南惠州,故人忽将离去,彼此在火车站月台握手道别后,诗人记录下的依依不舍的场景。其中有“蹒跚噙老泪”的感人描述。这说明诗人和老首长老战友阔别已久,年少时跃马边疆,再见时已届花甲。相逢,无疑万分激动,别离,更揪人心肺。真挚之情,跃然纸上,我读之畅快感慨,难以自已。这是“一声战友一世情”最为诚实的诠释啊。
我和许峰相识较早,既服役在同一处军营同一个团队,又走过相同的军中之路:从战士报道员到新闻干事;从团到师到军区,有不少相似相近的人生经历。所以,我能充分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战友之情。
我俩所在部队是一个屡建战功的英雄集体,历经十一次裁军始终保留,一直是个光荣的存在。中央电视台新近为纪念建党一百周年而展播的电视剧《大决战》,有一节特别震撼人心:中原野战军围歼国民党黄维兵团。在这个著名战役中,我方唯一以旅番号出现的“尖刀”就是我俩所在部队的前身。我军在这场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的对决中,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赴死的坚定决心夺取了胜利。镜头一再聚焦战壕,战友之间,攻,彼此掩护无坚不克;守,相互依托固若金汤。这种用鲜血凝成的战友情谊,代代传承。
我和许峰都到访过邱少云和庞国兴所在连队。邱少云的事迹已广为传播,他为了保护战友守住战机在烈火中一动不动,献出了年轻生命。庞国兴另有故事。1962年对印反击作战,我部在西山口地段担负“打头、击背”主攻任务,如猛虎下山,横扫敌军。战后,这支英雄的部队被印军称为“中国王牌师”。其时,庞国兴是副班长,夜暗里与连队走散,巧遇另外两名士兵。三人一样的军装一样的血性,一样的作风和一样具有不怕死的牺牲精神,随即结合成临时战斗小组,直插敌后方,两天两夜连打五仗,摧毁敌两座炮兵阵地。这就是战友,一个眼神就能达成默契;彼此托付生命,从而成为传奇。
还有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同样能力证纯真的战友之情。有一支部队整建制转业到玉门油田。二十多年后我们团队野营拉练,在抵达玉门二十里以外被一支少男少女组成的队伍“接管”,他们抢着为疲惫的战士们背背包、扛器械、牵马匹,问他们为何跑这么远来迎接?他、她和许许多多的孩子异口同声回答:爸爸说了,战友来玉门,我们得热情欢迎啊!虽互不相识但有战友情谊,岁月的风雨无法洗涤。
许峰从鄂东到边庭,在军营度过了人生最为美好的时光。累月经年、朝朝暮暮生活在特殊的氛围里,大家学习在一起,训练在一起,浓厚的战友情谊已经浸入骨髓。知道了诗人的曾有经历,晓得了遥远的边关旧事,那就明白了诗人写作的背景,进而便能够读懂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用诗的语言表达的真情实感。
当然,诗人更有属于自己的际遇。他在长诗《叶对根的诉说》中真诚表白“是根的营养,让我获得新生”。为人正直,好恶分明的他懂得感恩,即便在四十多年后重逢老战友,尽地主之谊自不必说,噙泪惜别当在情理之中。组诗《梦里萦绕边关前》之三《怀念老战友》,咏叹的则是在某个夏日,诗人接到一位身在陕北的战友来电,勾起了他深情的思念:“同栏牛犊戍边庭,敢搏苍狼烫酒蒸。岁如流水惊白发,唯留思念作和声!”曾经的青春岁月朝夕相处,患难与共,早已渗入心髓融入血脉。一声战友一世弟兄,别离四十余年又算什么?怎么可能稍有淡忘!
二、边关情结“梦里千回巡边防”
再看许峰组诗《梦里萦绕边关前》之二:
忆战友
仰望苍穹常思念,
梦里萦绕边关前。
岁月沧桑金戈歇,
不朽同壕君笑颜。
——已亥年春于广东惠州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千里之外的边关,四十年前的军营魂牵梦绕,诗人对曾经的从军岁月相思之重,力透纸背。
许峰多才,诗文俱佳。他成长的第一步,是从军营迈出的,而边关文化这座特有的富矿,又给了他无尽的滋养。守边将士的现实题材是他新闻写作的活水之源。守边将士的历史题材,又给了他诗歌创作灵感,其中边塞诗给予的影响尤为突出,从壮烈激越的诗魂到七言四句的形式,都存在明显的关联。
许峰从军多年,虽因工作需要有过大距离的调动,但根基却是扎在最初的驻地酒泉。酒泉,地处祁连雪山北麓,雄踞河西走廊要冲。汉将军霍去病率部大败匈奴,武帝亲赐美酒犒赏,霍去病倒酒入泉与众军士共饮,留下胜迹,酒泉城因此得名。许峰曾作《酒泉吟》:“血染征衣犹在身,一汪清泉润众心。深谙独木难支厦,功高不贪始为金!”字少意深,诗歌表达了兵民是胜利之本,战士才是真正战神的深刻认知。受酒泉人文精神浸染,形成了诗人特有的价值观。
放开眼界,部队防区则是包括我国航天事业的发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内的既地广人稀而又极具军事意义的宽阔国土。这里,是蒙古高原通往河西走廊及至河湟区域的必经之地,素有南北“咽喉”、边关“锁钥”之称。历史上,匈奴占此,是袭扰汉朝的据点,汉军反击,这里便是远征漠北的前沿阵地,素来为兵家必争必守之地。今天,我军扼守边关,犹如大国门闩,护佑着国境线的安宁。
这里是军事重镇,又是文化高地。古往今来,战争题材的诗文数不胜数。而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烈的边塞诗则是诗歌王国猎猎飘扬的旗帜。例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又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唐·王之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出塞》唐·王昌龄)等等等等,无法穷尽。
纵观许峰诗作,不难发现,格调昂扬奋发的边塞诗深深地影响了诗人。西北边境环境恶劣,许多边防部队驻地是不宜人类生存的“绝境”,我俩都曾到过守边某部,这里单单一个气温就令世人咋舌:从三九天零下三十多度到三伏天六十多度,冬夏温差上百度!可守卫在这里的官兵完全靠爱国情怀、顽强意志,像石雕铁打的界碑一样,牢牢钉在国防线上。这种精神,许峰在诗中作了浓情讴歌。如《雪莲花》:“雪域高原石丛生,不慕艳妖不争春。甘受极寒凝真气,只为苍生送福音。”曾有论者评介,此诗提倡奉献精神,无论所处环境多么恶劣,身份多么低微,力量多么有限,只要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就会对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不得不说,这样的评论中肯、准确。诗人所咏雪莲花,正是一位又一位、一代又一代边关将士的化身啊!
许峰组诗《梦里萦绕边关前》之一:
忆西北边防从军
梦里千回巡边防,
漫天黄沙洗戎装。
战马蹄激犹在耳,
只把征衣换布裳!
四句诗,前三句写戎马生涯边关岁月,后一句解甲归去,脱下军装当上了老百姓。请注意“只把”二字,换装仅是表象,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意思十分突出:如果需要随时都可以换回去,比陆游那首有名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更加积极的含义,表现了一个转业军人那种退役不退志、随时准备为祖国再披战袍的情怀。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艾青)。许峰为什么对边关如此深情,因为那方曾经日夜巡防的脚下土地,满载了战士的使命,早已同我们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热血青年融为一体。许峰的新边塞诗,就必然是血肉丰满的了。
三、家国情怀“生生不息效栋梁”
有专家称许峰为“爱国诗人”。以我数十年对许峰的了解,以为此论精当。许峰出生在大别山革命老区,年少时便志向宏大,17岁高中毕业后投身乡村建设,随后成为他们那里最年轻的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正当基础筑牢前程看好之际,西北边防部队前来征兵,一身绿军衣让久有从军志的许峰热血沸腾,奔驰了五天四夜的火车“闷罐子”将他送到大漠深处。他为国戍边,不言苦累;南疆发生战事,旋又随军奔赴前线,“铁血男儿当自强”!北上南下,由军到民,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牢记18岁入党时的誓言,积极工作,努力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成绩。
许峰的家国情怀,在他诸多作品中有着鲜明的展示。诗人久在边境当兵,深谙西北狼的特性:凶猛、坚韧,又聪明狡猾善用合力。在国际形势出现变局之时,他发表了诗作《呼唤西北狼》:“傲立山巅向天嚎,峻岭戈壁卷狂飙。纵使虎豹窥疆域,众志何惧血染袍!”吁请万众一心,精诚团结,共御寇仇。诗言心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组诗《梦里萦绕边关前》之五《赞卫国勇士》的写作背景是,我国西部邻国夜郞自大,屡屡在边境挑起事端。许峰义愤填膺,挥笔写下“蚍蜉撼树再惹火,勇士铁拳卫山河。扬戈止战方天道,口水难灭毒飞蛾!”诗歌首先回顾往事——曾经被我按在地上摩擦的残兵败将,切莫惹事生非;尔辈挑衅只是蚍蜉撼树,小心我勇士铁拳。在严正警告后,诗人明确提出主张:扬戈止战!因为世界历史一再证明,和平要靠正义的力量斗争获取,敢于亮剑方为上策,表达了诗人急切的爱国之心、谋国之虑。在组诗《梦里萦绕边关前》之六《致河南抗洪中的军人们》一诗中,他热情讴歌子弟兵抗洪伏魔、英勇无畏精神,致敬最美逆行者,企盼“天下无灾”,体现了诗人关注民生福祉,寄望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心愿。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记得四十多年前,我们这批边防军人,虽然只是豆芥小官,但是“位卑未敢忘国忧”(《病起书怀》宋·陆游),总是一只眼睛盯着北方,高度警惕,一只眼睛眺望南海,时常谋划解放台湾之策,其中一位刘姓干事有模有样地拿出了万言建议书。时过境迁,血气方刚的青年如今都成了花甲老人,可当年情景历历在目,至今想来仍唏嘘不已。然而许峰秉性不改,对宝岛孤悬海外日夜揪心,时有奋笔疾书之作。近年他写过多首批判、斥责台湾当局挟洋自重、以我为敌种种丑恶行径的古体诗,字里行间流露的一名老军人食无味寝难安的忧虑、义愤之情,让人怦然心动。如《夜深沉(23)》这样写道:“绿岛夜莺独歌吟,儿皇梦痴醉销魂。竖子舔洋毁祖业,恩慈杖毙大义行。”诗如利刃,对台毒败类甘当美日走狗的嘴脸作了无情揭露,还直接指出解决办法:“杖毙”!真是痛快淋漓,让人拍手称快。
关心国家大事,是许峰诗歌的一条主线,并且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敏感,紧贴时事,抒发感情。鼠年新冠肺炎病毒横行武汉,湖北百姓遭殃。作为湖北人的许峰眼看家乡父老有难,心急如焚,连夜执笔赋诗:“毒汁浸淫江城眠,宦海轻裘歌舞甜。守土梁柱难承重,黎薯苦雨无遮帘!”既表达了对受苦民众的无限同情,又对某些官员抗疫不力城乡失守作了无情鞭挞。他的诗言爱国,绝非空喊口号,即便面对星月花草,也能咏出大格局。《咏杉树》:“一柱擎天迎高阳,生生不息效横梁”,借此颂扬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祭药圣》“荷锄深山尝百草,九死还丹风潇潇;善度众生留福根,千秋万代祭寿桃。”同样讴歌了甘于吃苦受累、只以苍生为念的高尚情怀。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国人的精神谱系,大国与小家,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庭不仅是生命的摇篮,也是精神成长的沃土,许峰诗歌中虽然数量不多但分量很重的亲情诗,就是对人生源头的怀念,对父母养育的感恩。《咏金桂花》、《纪念父亲》均系颂扬父亲辛勤、奉献美德和父子情深之作;《中秋夜咏》“欢颜绕膝奉高堂,花甲犹作少年郞。承恩跪哺中华德,心香一瓣水流长。”逼真绘出一幅温情孝亲、共享天伦之乐的动人画图;《咏鸟》通过鸟儿育雏不辞劳苦、雏鸟长成远走高飞的现象,歌颂了双亲无私美德及博大胸襟,拨动了万千读者心底那根最为敏感的弦,其音袅袅,其响绵长。
由家及国,许峰实践了,实现了;这还不够,他在《绿色军衣》一文中,通过描述自身、儿子、孙辈三代人对军装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自己矢志不渝的执着理念,也寄托了对子孙后代出蓝胜蓝的深切期望。
四、诗化情志“奉献人间都是爱”
惟有文章千古事,
点墨成金续春秋。
—— 许峰《偶感》
诗题“偶感”,可我以为许峰是认真的。这十多个字,不仅用“续春秋”表明他不愿意退休后碌碌无为虚度光阴,而且用“千古事”公告读者他对自己文字负责任的态度。我的断定其实是有依据的。他从业新闻多年,在军内外报纸、刊物发表新闻、言论、报告文学千余篇,其中多有获奖作品。从西北再到岭南,一路与优秀为伍,真是腿上挂铃铛——走到哪响到哪!
许峰自称不懂诗,但他需要诗。古人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看在眼里的世间万象,积在心中的喜怒哀乐,奔突于胸的爱恨情仇,都得宣泄迸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毫无疑问,诗歌是最好的表现形式 。许峰自发表《退休感怀》后,思如泉涌,创作了许多首诗歌,更有《百座名山题咏》、《江歌湖韵》、《“娘炮”之叹》、《台湾人物画》等系列组诗。许峰诗歌如何?评论者已经不少,有的评论还上了《人民日报》等有影响的媒体。我看老战友的诗还是老边疆的老眼光。四十多年前,“初生牛犊不怕虎”,一群毛头小伙们敢议论且认定凡是好作品一定是“三句话”:主题重大,角度新颖,文字优美。如今用这来衡量许峰诗歌,同样妥贴。
立意精深,是许峰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从业新闻的人都知道,主题重大是新闻选择的第一要求,不能“有闻必录”,也绝非“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许峰深谙此理,并移诸诗歌。驻守边关,吃苦耐劳,奔赴前线,出生入死,这样的经历决定了他特别能理解总书记倡导“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许峰曾说:内涵和意境是诗歌的灵魂。那些无病呻吟、哗众取宠、风花雪月的诗表达了什么志?抒发了何种情?终究会被读者唾弃。有鉴于此,他思谋自己笔下的诗歌,总是掂量再三。捧读许诗虽然不敢说篇篇经典、字字生辉,但大多是选材严肃、思想深刻、咏物警世之作,读后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咏蒲公英》:“随风漂泊走天涯,落地生根四海家。奉献人间都是爱,没有花艳胜似花。”这首诗,名为咏蒲公英,实则自咏。许峰四海为家,华中,西北,华东,岭南,每到一地,都能生根结实,且“药”性不减。而“奉献人间都是爱”,则更为纯粹地道出一个人存在的价值。细细思量,不禁令人叫绝。再如,《无字碑——观一代女皇武则天无字碑有感》,诗人以短短二十八字阐明了一个大道理,要成就事业就不能患得患失,考虑太多容易束缚手脚而一事无成。诸如此类的诗作不胜枚举,只要认真研读,都能悟出其中意旨。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说:“人品高,则诗格高,心术正,则诗体正。”把这些拿来比照许峰的人品和诗品,是恰如其分的。
角度独特、新颖,是许峰诗歌创作的又一特色。“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许峰写诗不拾人牙慧,常以新奇制胜。乌龟长寿,在许多地方都被视作祥瑞之物而顶礼膜拜。然而,许峰《叹龟》却另辟蹊径:“蹒跚在世浑噩间,缩头缩脚畏于前。穷尽一生难百里,枉有天赐寿万年!”将世间碌碌无为不求进取之辈,讽刺得入木三分。有些诗歌的视角,直接颠覆了人们普遍的认知。比如乌鸦在民间乃至古往今来的诗人咏唱中,都被看作不吉利的鸟。而许峰却挖掘乌鸦动物本性,另开生面,咏出颂扬的诗句:“乌鸦千古背恶名,谁知忠孝大义行。人等各色本无过,莫负良善误真情。”(《赞乌鸦》)为蒙受冤屈的乌鸦正了名。许峰诗歌言常人之不言例证极多,实难一一列举。此处,我愿意以他《咏瘦西湖》为例:“玲珑小巧百媚生,诱得乾隆频驾临。满腹锦绣何嫌瘦,瀚海波涌亦空鸣。”瘦西湖是我家乡名胜,历来歌咏甚多,可像许峰咏叹的角度,却未曾读到,既新且奇,可谓独出一格。许峰写诗爱选取最佳角度,做事也像“领异标新二月花”(清·郑板桥联),让人眼睛发亮。《退休感怀》“一生荣耀似浮云,铁马冰河闻金声。英雄到老终为佛,战将归山不言兵。”寥寥数语,道明了诗人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也透出了角色转换的顶尖智慧。诗自然是好诗,更妙的是他邀请百位国家级书法家同写这首诗,并展览于众,使善行善止急流勇退、倡导不恋职位不恋权的想法,得到广泛、充分宣传,效果颇佳。据相关人士介绍,百名国家级书法家同书一首诗,这在书法界未有前例。
许峰诗歌语言特色鲜明,遣词造句深见功力。这可追溯到他文学活动起步之初。在边关的那个时段,我们当战士报道员时听组长讲、当我们成为组长后又对战士报道员反复讲起的,就少不了诗圣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苦吟》)、特别是贾岛冲撞韩愈并与之讨论“推耶敲耶”等古人治学严谨的故事。年少时奠定的基础,于我们受益终身。《送别老战友》中,首句一个“疾”字将四十年前雷厉风行的军营生活活画了出来;月台上握别用“眼迷离”、“蹒跚”形容老态,生动传神;“噙”字更绝,泪光隐约,对战友惜别那种内心深处的真挚感情流露,摹划得恰到好处,展示了诗人精准表达的文字能力。许峰所作古体诗,七言四句,文字极少却容量宏大,有的诗作竟然做到了豪气冲天。譬如《咏故乡黄州》可见一斑:“书海泛舟竞风流,战将如云靖国侯。文武一炉功盖世,苍茫大地独黄州!”将黄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表达得酣暢淋漓。含蓄,则是语言功力的另一端。如“伫立窗前凝远方,千山万壑披银装。虫害殁命鸟无语,惟听农家笑声扬。”诗名《咏雪》而全诗无一雪字,却有极强的画面感,把雪的场景、气势和农家喜滋滋期待庄稼丰收的心情,描写得十分出色。
许峰诗歌语言的特色我们还可以拎出许多条,读者自有公论。但有一点值得特别提示,这就是直白。许峰诗歌没有生冷晦涩的字,没有诘屈聱牙的词,也不掉书袋硬塞个典故什么的,一切明白如话,让人一看就懂。正由于这一点,因而他的作品接地气,抒实情,贴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欣赏口味,成为喜闻乐见的大众精神产品。《当代先锋文学(2020冬之卷)》,许峰被推为封面人物,可以看作是代表读者对许峰诗歌的肯定和赞许。
至此,我们大概可以回答本文开头的问题了。情是世间最让人心动的感受,许峰的诗中总是饱含着深情,亲情爱情战友情,即使是面对植物动物事物,也是以物喻人,赋予情感写出情义。组诗《梦里萦绕边关前》短时间内受到近百万读者关注,答案或者正在这里。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尚书·舜典》称“诗言志”。许峰诗化情志,他成功了。
——2021年8月于扬州瘦西湖畔寓所
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咏物悟道100首》(诗集)四本书。
Comment post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