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网络电视台欢迎您!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国家对养老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的环境下,预计2021年将达到接近10万亿的规模,市场前景尤为可观。在越来越多的消费、技术、医护机构愈发意识到老年群体巨大开发价值的现今,养老俨然已经发展成一项考验综合服务能力的产业。

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有关部门预测,“十四五”时期,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不同区域和城市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老龄化问题。

149城深度老龄化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149个地级及以上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超过了14%,进入到深度老龄化。
总体上看,深度老龄化的城市集中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长三角、黄河中下游以及成渝城市群。
东北三省共36市,已经全部进入到深度老龄化阶段。由于东北的工业化早,城市化率和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类似农村那种养儿防老的观念比较淡漠,总体上人口出生率、生育率比较低。

中部的湖南和安徽共有12个地市进入深度老龄化,湖北有9个。其中一大原因就是青壮年人口外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低,因而老年人口占比高。

江苏的13个地市中,有10个城市已经深度老龄化。其中,南通、泰州、扬州等苏中地区老龄化最突出。同时,由于浙江过去计划生育执行得比较严格,人口出生率比较低,因此老龄化比例相对更高。浙江11个地市中,也有6个地市已经深度老龄化。

山东深度老龄化的城市也不少,全省16个地市中,已有14个进入到深度老龄化,另外两个城市枣庄和聊城,离深度老龄化的标准也很近。目前,山东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了1536万人,是全国老龄人口总量最大的省份。

四川的深度老龄化城市达到了17个,数量位居第一。主要是因为四川的地市州数量比较多,地市的人口流向沿海发达地区。

不过,广东、福建等地老龄化程度较低。数据显示,广东21个地市中,仅有梅州这1个城市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福建9地市中,只有闽北的山区市南平进入到深度老龄化。这些地方受传统观念影响,生育率比较高。

老年人口结构形成新特点

随着第二次婴儿潮出生的“60后”财富群体步入退休年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到2030年占比将达到25%左右,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增加幅度更加明显。
未来十年,老年人口将是40后刚需老人、50后未富先老人群、60后边富边老人群并存局面。
40后已开始进入80岁,严重依赖医疗护理服务,医疗护理成刚需产品,康复、护理、认知症障碍等高品质服务型产业将得到井喷;
50后慢性病养护需求越来越高,对于医养康复需求逐渐增多;
60后开始进入退休阶段,属于活力型老人,尤其是富裕老年人,对医疗依赖度不高,对治未病健康管理体系、生活服务体系与精神文化等需求高,为提供优质生活和健康管理的低龄康养产业将迅速发展。
面对新的老年人口结构,养老产业领域最具发展前景。

养老产业升级步入发展快车道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国家对养老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的环境下,2012年到202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年复合增长率为12.81%,预计2021年将达到接近10万亿的规模,市场前景尤为可观。
在越来越多的消费、技术、医护机构愈发意识到老年群体巨大开发价值的现今,养老俨然已经发展成一项考验综合服务能力的产业。

高端养老社区

高端养老社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机构关注。与传统的养老社区相比,高端养老社区的优势更加突出,聚集很多优质的养老服务,将养生、养老、健康管理、医疗、老年金融、休闲娱乐融于一体,能够提供高品质、一体化、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且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医养康复

数据显示,我国超过1.8亿老年人患慢性病,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需求持续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康复护理一体化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将养老和医疗资源有机整合,服务功能有效衔接,在“医养结合”医疗护理、健康管理和保健教育、临终关怀等基础上,融入康复概念的服务模式。

智慧养老
智慧养老是指利用先进的IT技术手段,开发面向居家老人、社区、机构的物联网系统平台,提供实时、快捷、高效、物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相比传统的养老服务,智慧养老除丰富产品供应外,还降低了交易成本,并借助电子商务平台长尾效应满足个性化效应。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完善的网络统筹,弥补了人力养老服务资源不足的缺陷,同时智能化的服务手段也将服务的人为风险降至最低。



我国人口发展迎来新格局,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产业空间巨大,未来潜力有待释放。尤其是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未来十年养老产业将加速进入发展快车道,市场规模将大幅扩容。

点赞(13814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