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网络电视台欢迎您!

三面环山,紫荆绕村,九品香莲,景色宜人……近年来,广西柳州市柳北区石碑坪镇下陶村以党建为引领,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多措并举发展“花经济”,实现从“山坳村”到“紫荆花村”的蜕变,走出一条“美丽”致富路。

开辟致富路

下陶村因位于209国道旁古木坳山脚,曾被称为“山坳村”。全村下辖5个自然屯,10个村民小组,共395户1493人,2015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55人。

过去,因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下陶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通往集镇与学校的主干道还是泥路,村民出入常常是泥巴沾满裤腿,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未覆盖信号弱,田间大部分水渠和道路未硬化,水塔和水管时常要维修,山边存在地址灾害安全隐患,一系列问题制约着下陶村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精准扶贫的基础,我们要抓住机遇发展下陶村。”下陶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韦霁琛说。在扶贫政策引领下,下陶村以优先解决水、电、路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入户道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设。下陶村通过申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一事一议”项目和扶贫产业项目,修建道路20公里、水渠10多公里,村内主干道全部完成硬化,实现“屯屯通”;新搭建水塔、铺设水管,实现安全饮水进村入户;增设通信基站,实现通信和网络全覆盖;还为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消除了土木结构老旧房屋。

此外,下陶村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建成了5个运动场,并配备健身器材、宣传栏、卫生室、乡村公园、污水处理厂和太阳能路灯,往昔破旧的小山村焕然一新,夯实了产业基础,增强了发展后劲。

发展“花经济”

以前的下陶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集体资产、资源和资金,是一穷二白的“空壳村”。由于耕地较少且无支柱产业,出现了“本村人往外跑、外人不愿进来”的尴尬局面。

“直面劣势,找准优势。”下陶村党总支书记钟敏说,下陶村依山傍水、气候宜人,村里决定因地制宜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种植2000多亩紫荆花,每年销售额700多万元,除供应柳州本地外,还远销云贵川等地,紫荆树成了“摇钱树”。

除了紫荆花,下陶村还种植九品香莲。按“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新型运营模式,引进合作社流转村民闲置土地近80亩,打造九品香莲基地和加工厂房,形成了种植、采花、烘干、包装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带动30多户农户发展,产品远销外省。今年以来,九品香莲相关产品销售额已超100万元。

发展花木经济,女士撑起半边天。下陶村成立了妇女技术示范学校,搭建村民合作社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平台,创新设立“党建+合作社”促扶贫消费平台,由党支部引领村级产业发展。

“我在本地务工,既可增加收入,又能就近照顾家庭和孩子。”脱贫户梁善珍说。如今,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回村发展,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经过多方努力,下陶村集体经济从“空壳村”向收入1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迈进,2017年顺利实现整村脱贫。

打造宜居村

通过一系列举措,下陶村持续将“花经济”做大做活,2018年荣获“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荣誉称号。

依托“花经济”发家致富后,下陶村村民开始美化房前屋后的环境,围起竹篱笆、种上花苗,将家园打扮成一座座小花园,成为周边游客休闲打卡之地。“村规民约要求各家‘门前三包’,定期开展村民义务大扫除活动。”钟敏说,“我们要依托村里的‘花产业’,发展生态乡村旅游,让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如今,下陶村正整合现有产业资源,联合打造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的特色种养产业园,并利用好竹林、溪水堤坝等乡村美景,着力将下陶村建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乡村。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8日 03版)

点赞(6517)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