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人民网和新华社分别发布了2022全国两会的关注度调查。两份报告中,“教育改革”都榜上有名。
作为民生热点,教育相关话题连续多年位列热词榜。因为教育如多棱镜一般折射着社会的各个面向,从中人们得以瞥见一座城市的气质和个性、经济与发展、文脉与传承,甚至当下的社会问题。
前不久,云浮市《用好教育改革“关键一招” 全面激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引起了不少讨论。这座广东最年轻的城市,如何通过改革来回应对“人民满意教育”的期待?又有什么样的底气来确保教育改革走深走实?
从教育改革的定义说起
教育事关城市的前途和居民的未来,教育实力也是衡量城市水平的重要尺度。现代城市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的支撑,除了外引人才,如何培养本土人才也十分重要。云浮的家长,对优质均衡的教育需要是如此强烈。
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重要构成。当下,初中后的教育分流是影响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走向,也是当前家长和学生最为关注并为之焦虑的重要问题。一切的历史经验、现实指向和未来憧憬都告诉我们:云浮,需要教育改革这个“关键一招”。
在一把手的调研中,“教育强市”工程引人注目。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教育水平高、实力强劲的城市,一是通过教育来让城市强大,一个是目标,一个是手段,两种理解互通,并不相悖。
“有学上”到“上好学”转变,教育需求侧发生了本质改变。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要已经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转变。教育需求侧发生了本质改变,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毕竟还是有限,因此围绕有限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云浮是后发地区,教育发展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块硬骨头。“学生留不住”“教师留不住”“老师没有机会”的说法一直都存在。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国际著名教育改革理论专家哈维洛克(R. G. Havelock)教授曾对“教育改革”作过如下定义:“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深入查找制约云浮市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是第一步,然后是问题导向,聚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好多尖子生都宁愿跑到佛山广州去读好学校了!他们不相信本地的学校和老师。”在云浮的教育改革中,“信任感”是个讨论得不多但十分重要的议题。
教育力量的提升要有更多想象力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后发地区的教育发展,“一把手”重视是前提。去年的云浮市第七次党代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在近日,云浮市领导已多次调研教育工作,并且再次提出要充分认清教育是“国之大者”“最大民生”,始终牢记“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
这些令人动心的话语,意味着云浮已经意识到教育的“追赶超”的重要性,有了充分改革的态度。在调研中,“要统筹好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示范教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放大效应”这句对教育资源的统筹的安排,显示出了一把手对教育的重视已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多向外看,拓展视野。交流、互动、进修……本地教育力量的提升还要有更多想象力。
从教育的外部来说,优质的教育资源需要成本。在第七次党代会上,“资源经济对短期内解决我市教育、医疗、社保、城市建设等民生欠账多的问题见效快,是满足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迫切需要的有效手段”,云浮已释放出大力投入以解决民生重点问题的信息。而这次的调研,这个问题再次得到回应:“积极主动作为,盘活闲置资源,全力做大做强镇域经济、资源经济,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力度。”可以说,云浮对教育支出的决心更加坚定。
纵观全世界、全国的教育改革,无论是强调教育理念、课程、教师、教材、课堂哪一要素,都无一例外,可以总结出几个相同之处:结合实际、重视投入、积极实践。
云浮已经逐步意识到了教育的实际问题,现在正是投入和实践的阶段。
前不久,佛山市的教师来为云浮学子的高考备考支招。这也启示我们,多向外看,拓展视野,交流、互动、进修……本地教育力量的提升还要有更多想象力。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同样也是营商环境的一部分,教育改革也从来不是教育系统的责任。以优质教育吸引优质人才落户云浮,形成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云浮要擦亮已有“名校”品牌。
云浮的教育改革,还要听见更多民众的呼声,也要给有教育情怀和理念的校长教师更多的空间,拥有足够职业的尊严和价值,教育的品质才有保证;还要重用好每一笔教育的经费;还要擦亮已有“名校”品牌……
再响亮的口号,再美的构想,再精细的理论,当回归到“教育改革”的定义本身,我们应该明白,教育改革是以“教育现状的变化”为判定标准的,如果不引起教育实际现状的变化,都不能称之为教育改革。
“力争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推动云浮教育水平迈上新台阶。”站在系统性教育改革的高度来看,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云浮教育突围之路怎么走?教育改革如何凝聚共识?我们拭目以待。
【策划】云浮市委网信办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崔洪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