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网络电视台欢迎您!


精铸神魂百座山——许峰《中国百座名山题咏》简评



李金坤,笔名金山客、李无言,号三养居士,别号三乐生,江苏金坛人,苏州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江苏大学文学院教授,浙江树人大学、广东数所高校客座教授。敬畏自然,崇尚情趣。从事高校古代文学教研30余年。出版《风骚诗脉与唐诗精神》等专著3部,参著《新编全唐诗校注》等20余部;在《文学遗产》、《学术研究》、《文献》、《文史知识》、《经学研究》(台湾)、《人文中国学报》(香港)、《国际言语文学》(韩国)、《诗经研究》(日本)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省、市级科研项目8项。获国家、省、市各级社科优秀成果奖20余项。教余雅好辞章,陶情怡神。所撰《镇江赋》(2009年3月30日刊于《光明日报》名牌栏目“百城赋”)、《复建北固楼记》碑文及《诗话镇江新二十四景》组诗等,弘扬乡邦文化,影响颇大。



许峰《咏物悟道100首》七绝2019年于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后,最近他又完成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下称《百山》)七绝的撰写,即将由出版社出版。诗人如此钟情于山、崇仰于山并殚精竭虑、倾尽心力为中国百座名山传神写照、塑造灵魂,这实在是一件不可多见、难能可贵的诗苑创举!可敬可佩,可喜可贺!如果说前者是从百种人情物态中感悟出深刻而普遍的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启迪的话,那么,后者则是就中国百座名山的精神写照与灵魂铸造的角度,八面来风,共同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人以精神的激励与灵魂的震撼!阅读《百山》,深为其中所蕴含的奇气、灵气、文气、豪气、壮气、英气所感动、所感染、所感奋!一气读下,热血奔涌,精神振奋!《百山》之所以具有如此诱人的阅读魅力与审美效果,主要得力于诗人“概括精准”、“托寓深刻”、“比拟形象”、“哲理隽永”的四大创作特色。



一、概括精准——删繁就简三秋树

一首七绝,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要将每座山的核心内容与精彩亮点概括提炼出来,甚为不易,它着实需要诗人本身必须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与高度而精准的概括能力。诗人完全做到了,十分佩服。例如对“万山之宗”昆仑山的描写:“磐石如鳞苦峥嵘,风刀雪剑亦从容。度得百日春风到,融冰续水育葱茏!”诗人主要抓住其稳重刚强、滋润万物的崇高形象与慈爱胸怀,彰显“父爱如山”的伟大精神,印象深刻,意义非凡。又如《咏泰山》写“泰岱独尊慑五岳”庄伟无比的民族形象,《咏岳麓山》写“唯留书香伴岁传”的岳麓书院的辉煌业绩,《咏神农架山》写“世间竞为神农迷”的民间传奇色彩,等等。这些无不提炼出名山最具特色与魅力的内涵,精准礼赞,全力彰显出名山别具一格的独特之美。塑魂笔力雄浑苍劲,形神俱佳意味甚浓。



二、托寓深刻——一片冰心在玉壶

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1]从《诗经》开始,人们就关注于山并加以描写,如《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极写南山之高峻巍峨,不过,这些山大多是作为诗歌的背景出现的。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人们便开始将人的情感投射于山,由此注入了特殊的诗人精神,因此,自然出现了作为重要诗学概念的“意象”一词。何谓“意象”?袁行霈先生曾有一个较为圆融的解释:“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这种打有诗人精神烙印的山意象,在唐宋以后的诗词歌赋中运用十分广泛。如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龚自珍《己亥杂诗》(184首);“小楼青对凤凰山,山影低徊黛影间”;而毛泽东的诗词对山意象的描写更是情有独钟,光彩照人。如《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礡走泥丸”;《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在这些山意象中,无不蕴含着作者的伟大形象、英雄精神、革命气势及博大情怀,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由《诗经》到毛泽东几千年来诗歌山意象的演变轨迹观之,山意象的比兴托寓手法是越来越受到诗人的喜爱,佳作如林,构成一道精彩纷呈的咏山风景线。因此,袁行霈先生认为:“中国古典诗歌确实有寄托象征的传统,美人香草,春兰秋菊各有习惯的寓意。”[2]确实如此。

在前人的基础上,诗人于《百山》中借助于山意象而恰如其分地表达众山所托寓的坚定意志、高尚品质、伟大精神等,精心营造出具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后来居上的独特艺术景观。作者在《百山》中是有意而为之者,他要通过托寓之法,为百座名山真真切切地传神铸魂,实实在在地勾画出每座山的生动气韵与非凡精神,以受鼓舞、激励与鞭策之重要作用。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的那样:一座山如果没有灵魂,只不过是一堆奇峰秀水;一首诗如果没有思想,只不过是几行花哨词藻。所以诗人写每一座山,或根据山的人文内涵,或根据山名的含义,或根据山的地理韵味,或根据山的一些传说,在短短四句诗中力求赋予每座山一种不同的精神风貌,让读者在读诗的同时,能从山的精神风貌中得到一点人生启示。”这便是《百山》的着力之处、精彩之点、魅力所在、成功之处!

《百山》中对于五岳(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峻)、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与中国十大道教名山(武当山、青城山、龙虎山、齐云山、鹤鸣山、终南山、三清山、崆峒山、老君山、罗浮山)这些代表着中华儒道佛三教思想文化精髓的名山,都基本写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精神支柱都在这些名山中得到了最为准确的展现,其精神象征一目了然、触处生春。在这些充满儒释道三教深厚文化精髓的名山歌咏中,读者便会潜移默化地深受稳重刚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儒家文化,天人合一、和谐万物、逍遥自在道家文化与慈悲为怀、善待世界、福慧双修佛家文化的感染,通过诸多象征三教文化精神的名山之诗的阅读,来提升三教文化思想交融的新境界。

诗人除了歌咏象征三教文化精神的名山诗篇之外,《百山》还礼赞了不少象征红色革命文化精神的名山佳作,如《咏太行山》“何惜皮囊黄土淋”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咏二郎山》“壮士血肉铺天路”的忘我拼杀的牺牲精神,《咏井冈山》“已燃星火燎旧世”的不忘初心、坚持抗战的坚毅品质,《咏吕梁山》“文星武英耀华夏”的英雄群像的威武气象,《咏大别山》“千秋沧桑锻脊梁”的革命圣地的无私情怀,《咏贺兰山“千年刀兵刃边关”的民族融合、共同杀敌的可贵友谊,《咏狼牙山》“狼牙虎贲鬼神惊”的英勇将士的凌云壮志,《咏沂蒙山》“红嫂乳汁化甘露”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牢不可破的军民鱼水情,《咏华蓥山》“志士浴血红梅赞”的舍身忘死的坚定革命信念,等等。这些用无数革命先烈鲜血染成的名山,无疑象征他们保家卫国、奋勇杀敌、视死如归、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与人格魅力。可喜的是,现在都已开辟成红色文化旅游景区,这对后人的教育意义是极其深远的。而《百山》就上述这些充满红色文化精神名山的竭情歌咏,对于发扬红色文化传统、提升精神文明境界,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百山》除了对于托寓中华三教优秀文化精神及其红色革命文化元素象征意义的名山描写之外,还对于名山中具有优秀传统美德与文化精神的象征意义给予了全面而深入的挖掘,充分凸现名山的托寓精神,使其珠玉重光,闪射出启迪人生、激发智慧、丰富自我、实现价值的人文光辉。如《咏王顺山》所彰扬的“孝悌驰名王顺山”的孝顺精神,《咏金山》通过对“恶僧冷血断良姻”法海破坏白娘子与许仙恩爱姻缘丑恶行径的批判而倡导以善待人、成人之美的和谐风气,《咏四姑娘山》所提倡的“滴水涌报村寨情”的知恩图报的感恩美德,《咏王屋山》所颂扬的“誓言移山坦途通”的坚定信念、排除万难的愚公精神,《咏江郎山》所弘扬的“兄慈弟恭悦心房”团结友爱传统风尚,《咏火焰山》所称美的“凶险难挡取经路”的披荆斩棘、誓获全胜的拼搏精神,《咏云台山》所呼唤的“金猴奋起扫迷障”的英雄主义气概,《咏望儿山》所敬仰的“母爱无私苦偕愁”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慈爱仁怀,《咏义峰山》所推崇的“大爱立世享风清”的博爱胸襟,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由上可见,《百山》托寓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是十分丰富多彩、星斗璀璨的,它们与中共十八大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甚相一致、遥相呼应的。由此观之,《百山》堪称是一部以山为媒、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教材。

三、比拟形象——万紫千红总是春

山时静止的,固定的,无生无息的,但在《百山》的不少诗篇中,在诗人采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之后,这些山便具有了人一般的生气与灵性,形象生动,亲切可爱。如《咏喜马拉雅山》将此山比喻为“亘古地球村中主”,现在地球已成为一个村庄,而作为喜马拉雅山组成部分的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以世界第一高峰的雄伟风姿,屹立于中尼边境的喜马拉雅山脉的中段。附近耸峙着洛子峰、南迦帕巴特峰、乔奥尤峰、希夏邦马峰等6座8000米以上的姐妹峰,成为世界上高峰簇拥、地势最高的地方。所以,诗人将它比作是“亘古地球村中主”,实在是在恰切不过了,突出了它在世界崇高无二的霸主地位。比喻之妙,可谓神来之笔。《咏江郎山》将三爿巨石比作是“携手同心日月长”的好兄弟,同心友好之精神,触目可感。《咏唐古拉山》将三江之源的唐古拉山比作是“哺育华园遍地花”的华夏慈母,形象耸天,可敬可亲。《咏玉龙雪山》将其比拟为“洁身无惧裹冰霜”高雅脱俗的廉洁君子,颇为贴切,令人崇敬。《咏天柱山》则将此山拟物,比作是“龙吟虎啸慑千山”,极写此山的威武雄壮、震天动地的赫赫气势,惊心动魄,激发意气。诗人善用比拟手法,活脱写出了名山的动人形象、可贵品质、伟大精神,更具有可读性、感染性、启发性。


四、哲理隽永——好诗不过近人情

《百山》中沿用了诗人善于哲理写诗的一贯风格,顺手拈来,联想丰富,谈理论道,开阔眼界,极大增强了读者的阅读效果。如《咏钟山》:“金銮不以庶民念,钟山风雨尽飘摇”,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上大凡于此建都的帝王都是短命的,一般风水先生们认为是此地风水不好,而诗人则别出心裁,一针见血地指出,历代江山风雨飘摇,关键就在于统治者们不为民着想,视民若草芥,深刻揭示了“水能载舟”、“水也能覆舟”的如何摆正君民关系的深刻道理,发人深省,警钟长鸣。《咏普陀山》:“人生德馨慈航远,立世存善福报深”,此二句告诉人们积善成德就有大的福保,因果鲜明,道理清晰。《咏岳麓山》:“鲜花野草随秋逝,唯留书香伴岁传”,众所周知,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迄今保存完好,书香缕缕,百世不绝。诗人通过一“逝”一“传”的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书传家久”真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咏雀儿山》:“勇者世界无难事,踏云摘星视等闲”,此二句与“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民间格言的深刻道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激励鼓舞,催人奋进。像此类耐人寻味的哲理诗句在《百山》中比比皆是,读之齿颊留香,回味无穷,令人深思,促人觉醒!

诗人许峰出身行伍,读过军事院校,做过多年军队新闻工作,发表作品数百万字,转业地方后任市委部门领导,经历丰富,思维敏锐。他一贯勤学善思,笔耕不辍,一身正气,铁骨铮铮,关注现实,心系民众,擅长七绝,为时而吟,为事而歌,爱憎分明,褒贬兼用,因此,他的诗歌多具有贴近生活、实事求是、热情洋溢、风格豪爽的特质,这些在《百山》中再一次得到了全面而系统的呈现。诗人正值盛年,体康笔健,诗思丰沛,豪气不减,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诗人一定会奉献更多更新更美的佳作!

行文至此,笔者意犹未尽,遂缀小诗以为结语焉:精铸神魂百座山,缘情言志总双关。铁肩妙手新程迈,再向诗峰绝顶攀!



参考文献:

杨柏峻译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0:62.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29.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63.



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咏物悟道100首》(诗集)四本书。



点赞(37812)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