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网络电视台欢迎您!

“中国美”,是一种力量。

东京奥运会开赛的第一天,重剑运动员孙一文以“一剑封喉”的优势拿下女子个人击剑赛的冠军,为中国赢得第三枚金牌。同时在社交媒体上“出圈”的是这位“90后”小姐姐的个人照。

照片上的她,将剑横跨在肩,挑眉看向前方,凌厉的眼神和潇洒的笑容仿佛一名古代剑客,显得格外坚毅、自信。奥运会是高手的过招比拼,亦是观众的视觉盛宴——那些经过“千锤百炼”的健康体魄,本来就极富肌肉的质感美、肢体的力量美和形体的流畅美;经年的汗水和无数次对决,又累积、淬炼出运动员果敢坦荡、开阔明亮的精神风貌。

张雨霏的肩背,肖若腾的猛男wink,力量感满屏的石智勇、巩立姣“一掷千里”的气势……无一不精神抖擞,充满着力量感和精神气儿,真是太吸引人了。

反观当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了某种畸形审美理念,银屏上充斥了娇弱又楚楚可怜的形象。冷白皮、直角肩、A4腰、超模腿……不论男女,千篇一律,有了精修图、网红滤镜的加持、推动,更是刮起一阵“白瘦幼”的流行风。当人们看到这种“身上有劲,脸上有光”的美,心头不啻于迎来清风吹拂:美原本不在婀娜细腰,更在山高海阔。

“中国美”,是从不放弃的心气。

心气,是一个我特别喜欢的词,它指一个人的理想和心态。追逐“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体育精神,本身就是莫大的勇气,因为这意味着要忍受难以想象的艰苦折磨、无数个灰暗绝望的时刻,也意味着一介血肉之躯居然敢向人类极限发起冲击,直至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

东京奥运会,作为中国人首次站上男子百米短跑决赛赛道的苏炳添,卫冕乒乓球男单冠军的“六边形战士”马龙,还有在射击、游泳、举重等领域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们,就这样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无限延伸的广阔世界。

更可贵的是,众多运动员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熬过低谷期,在竞技体育的“高龄”仍然坚定地选择驰骋赛场。在日本度过37岁生日的“军神”吕小军,依然俾睨天下;32岁的巩立姣,投身铅球比赛21年后终于梦圆东京。30岁的王涵,从2000年开始练习跳水,今年才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谢思埸两度严重脚伤,历经了漫长的疼痛和伤病期,赛场上他几近完美的动作,根本不会让人联想到他光眼睛就做了7次激光手术,脚踝到现在还有一根铆钉。“迟暮英雄”不至落魄,濒于绝境的“囚徒”能打破拘束和桎梏,这种内蕴深厚的美更显得光芒万丈。

“中国美”,更是一种气度。

小立领丹红旗袍,国旗图案下是“凤舞九天”刺绣,夺得蹦床冠军的朱雪莹和刘灵玲向观众致礼的时候,真是绮颜玉貌,美不胜收。人们纷纷说,这届中国奥运健儿皮肤好、个头高,面对镜头时也端庄大方,完全没有羞涩紧张,让中国人的美、中国人的自信成了热议话题。

其实,中国运动员不仅“颜值高”,更是无论高低胖瘦,黑白丑俊,都散发着一种自信和舒展的气息,状态好,精神足,不仅有灵动的人格和气质,也显出新一代中国人民族自信之美和乐观包容的大爱。

东京奥运会上,我们的运动员为国争光,胜不骄败不馁,在和外国选手的交往、互动中,展现出博大的胸襟和高雅的人格。小将孙颖莎谈起同龄的对手伊藤美诚,语气满是理解和重视;汪顺夺冠后,特地握住匈牙利传奇泳手切赫的双手,向这位泳坛前辈鞠躬致敬;羽毛球女单比赛,美国选手张蓓雯跟腱断裂,无奈退赛,何冰娇当场上前安慰,因为感到遗憾和难过,一直在流泪……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超越国界、种族的永恒情谊,也再一次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气象和格局:面对强者不屈服,面对弱者不欺凌,始终专注于接纳、完善、超越自己——这种气度之美,无疑是成熟的文明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和闪耀。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雨阳

点赞(6643)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