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网络电视台欢迎您!

  作者:宋智勤(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

  河南的洪涝灾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涌现出众多抗洪救灾的感人事迹,包括多名牺牲在抗洪一线的基层优秀公务员。我们的心是沉重的,又是感动的。我所认识的河南基层党员干部,或奋战在抗洪一线,或忙碌于乡村振兴,他们代表着数以千万的在基层默默奉献的优秀共产党人。

  影片《伊水栾山》以“河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洛阳市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原副镇长马海明同志为原型,生动展现了二十多年前马海明同志克己奉公、历尽艰辛,以重渡沟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开发为抓手,带领群众探索脱贫致富路,后来不幸因公殉职的感人事迹,播撒了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精神种子。马海明同志以饱满的热情、超前的眼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耐心细致的作风,带领群众克服困难、艰苦创业,齐心协力奔向共同富裕,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这部电影是一部可贵的、生动的、恰逢其时的现实主义教材。影片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叙事视野有广度。影片背靠蓝天白云、青山秀水的栾川县重渡沟的自然美景,结合乡村日常社会生活,重点讲述马海明以敢想敢拼的精神和克服万难的勇气,在栾川县党员干部共同努力和支持下,带领村民转变观念、因地制宜,找到一条生态保护和脱贫致富相结合的路子,成功开创了扬名全国的“栾川模式”。故事以重渡沟为例,旨在描绘中国广大乡村从脱贫攻坚的全面完成到实现乡村振兴,再到建设美丽乡村的历史性成就和人类史奇迹。故事从1996年开始,一直到2021年结束,跨度达20多年,贯穿其中的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在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非常值得全国基层组织和乡村借鉴学习。

  其次,该片人物塑造有深度。在90分钟的时长里,影片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人。影片既表现主人公马海明的英雄事迹、崇高的精神和理想,也不回避他的个人情感和现实困难,还表现了他的委屈、失落、彷徨、困惑等。同时这里面既有个体,还有群像,不光表现主人公马海明,还提到了市、县、镇的多个部门干部在后面大力支持,体现了集体的伟大力量。尤为值得赞赏的是,影片对主要人物的心理动机和行为驱动力呈现得很到位。马海明为什么这么干?只有对人物的动机和情感发展,包括对事业的轨迹作出合理阐述,才可以让大家明白支撑他的动力究竟是什么。马海明多次提到“荣誉”这个词,他认为荣誉就是老百姓的认可与赞赏,这是高于一切利益的。他说:“作为公职人员不在于职位大小,关键在于能开创一番对老百姓有益,自己又特别想干的事,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满足和意义。”这句话是点睛之笔,它浅显又很深刻、朴素又很高尚,比慷慨激昂的大话套话更能打动人。这种独特而鲜活的呈现方式,拉近了典型人物和观众的距离,让观众产生认同、共情和共鸣,使得人物塑造非常有成效。

  这部作品在艺术创作方面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影片在现实主义创作基础上进行了艺术提炼,其叙事架构和内容要素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叙事风格上,积极调动影像镜头和利用视听语言,成功塑造出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形象,力求避免英模人物和英雄事迹偏纪实化和流水账式的表述方式。影片中的河南话、曲剧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要素运用得很好,演员表演清新流畅,有不少幽默诙谐的段落,给观众带来亲切的感受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还有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一位村民端碗水给马海明喝,村民的手指头都伸到碗里去了,但他也不介意,拿过来一碗干了,又比如他离开重渡沟的时候村民去欢送,没有刻意煽情,真实自然,结合后面的真实纪录影像,可信可敬。影片的台词也朴实而有力,这些细节为艺术创作增色不少,使影片情感饱满、回味悠长,有张力,有感染力。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04日 15版)

点赞(7664)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