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网络电视台欢迎您!

下沙公园是广东江门市的新晋网红打卡地,游人如织。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里曾是江门市最大的棚户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江门市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汇合处,渔民靠江生存、沿江而居。20世纪60年代,很多渔民开始在江门市下沙片区聚居,在河岸上搭起吊脚楼、铁皮房,这里成了江门市最大的棚户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是什么?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定义,它或许是适宜居住的房屋、环境,是家门口那抹靓丽的风景,是更优质的上学、就医条件,是“城央绿道”,是人声鼎沸的休闲地等。实现14亿人的“安居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执政为民的生动实践。走进棚改区,在“棚改区”的蝶变密码中,我们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安居乐业”的幸福,能够体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翅同展的欢乐,能够看到高楼大厦与绿树葱茏的相得益彰,处处都有幸福的味道,这样人与景和谐交融的靓丽画卷,就是铺展在人民群众眼前的小康画卷。

从“棚户区”到“安居地”,“搬迁改造”中凝结着执政为民的汗水。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遇到台风遭水浸,天干物燥时又怕着火,蚊虫多,一家人盼着能从‘小黑屋’里搬出去住进好房子。” 听,这是市民对“安居梦”的期盼。“棚户区”是历史遗留的问题,要让市民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不仅是一句“搬迁改造”这么简单,这背后是基层干部耐心细致的大量工作,把市民的每一点小疑问都解释清楚、回答满意,才能让市民搬得出、愿意搬、搬满意。从“棚户区”到“安居地”,巨大的工作量背后是党和政府对“民声”的回应,凝结的是执政为民的汗水和智慧,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从“安居地”到“打卡地”,“配套完善”中书写基层治理崭新答卷。“棚户区”改造后,迎来的不是市民想象的搞房地产开发,而是以“大手笔”打造了城市里的绿色生态风景公园,并迅速成为大家喜欢的网红公园、打卡圣地。同时,这里有江海区儿童免疫公共服务中心,实现了儿童免疫接种的升级服务,越加完善的配套建设背后,是基层治理交出的一张崭新答卷,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七一”讲话精神,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从“打卡地”到“幸福路”,“幸福升级”中留存对城市的美好记忆。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向往乡村田园生活,这其实是对绿水青山的追求,也是“棚户区”改造的“后半篇”工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快节奏的城市中,人民希望有更多“慢”生活的地方,下沙公园这条长达20公里的“城央绿廊”,不仅有人声鼎沸,更有18个崭新的标准篮球场,市民可以免费打球、停车、沐浴,对于无数的市民而言,这里是心灵的港湾,是城市中的“幸福路”,是现代化城市留存在市民心中新的美好记忆。

从“幸福路”到“小康梦”,“托举民生”中奏响全面小康的交响曲。全面小康,民生为先。全面小康,不仅有安居乐业、经济发展,更有民生改善、共享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把民生事做实做细,落脚点必须是满足市民的实际需求。要办好民生实事,就要坚持群众导向,要始终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放在心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比如,为了解决停车难题,不仅将文化大院停车场改造成公共停车场,更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对外免费开放,还运用智慧停车平台,优化停车资源,点点滴滴的民生实事中,办的是民生事,托举的是市民稳稳的幸福,奏响了全面小康的交响曲,让幸福感持续提升。(金羊网 文/婧蓝)

点赞(6428)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