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印发,意见指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层工程。何为基层?基层的原意,是指在建筑中,面层下的构造层,现引申为社会或党政各种组织中最低的一层,与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
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心,想让治理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我认为,读懂这部权威著作,要在4个方面下功夫。
要完善“一核多元”治理体系,注重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基层治理体系的核心是党的领导。要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的途径和载体,紧紧围绕基层党组织构建公共服务圈、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建工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区委“一线指挥部”、街道“龙头牵引”、社区“动力轴心”、联合体成员单位“众星拱月”的作用,通过深入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垃圾分类我先行”等载体活动,推行“党员积分管理”“组团式服务”,引导党员主动服务、示范服务。完善党员联户、党员纪实积分考核机制,通过主题党日、三会一课、专题教育、组织生活会、三单两榜(建立民生实事清单、问题整改清单、志愿服务清单,晒出民生实事榜、服务先锋榜)等,推动党员参与社会治理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形成纵向联动、横向互动、融合共治、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要聚焦解决人民群众身边事,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实践。要深化“政社互动”,创新社区协商形式,加大政府部门向基层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力度。健全以居务公开为先导的日常管理方式,对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涉及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均以一定形式公开。建立与居务公开目录相对接的社区协商目录,健全利益相关方参与社区治理机制。探索推行“院落自治”“楼宇自治”等“微自治”形式,及时解决“微难题”“微矛盾”。要注重提炼传统文化、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适当采取奖惩措施强化执行,积极弘扬公序良俗。要在纵向层次上下沉,缩小自治单元、激活自治活力,努力推进楼院、楼栋、楼门等居民小组类群众性组织建设,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自治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同时还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在提高基层治理效能上下功夫。
要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强化社区网格化治理服务。要紧扣脱贫攻坚、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旅游开发、乡村振兴战略、人居环境治理等,发挥群众工作优势,推动服务下移,整合党的建设、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等各类网格,把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下沉到网格,精准投送至千家万户。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用好民心网、居民说事点、民情恳谈会等诉求平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效能;要推动资源下移,加强基层人力、物力、财力配置,深化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改革,搭建社区书记职业晋升通道;要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做到“五统一”,即网格统一划分、资源统一整合、人员统一配备、信息统一采集、服务统一标准,保证矛盾问题、治安隐患、民生事项通过网格化治理机制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广泛凝聚共识,架起“连心桥”,建好“致富路”。
要出台引领培育践行举措,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社工队伍。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偏少、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层治理服务水平的提升。要将专职社区工作者纳入了本地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并制定年度计划,根据社区治理和服务需要,分层分类开展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要健全“进、管、考、出”体系,完善职业资格认证、教育培训、管理考核、保障激励等制度,加强基层治理服务,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促进其健康发展和作用发挥。同时,积极开展专职社区工作者培养工程和领军人才计划,通过上挂、轮岗等形式,加大社区工作者培养,组织优秀社区工作者赴先进地区学习交流,探索开展专职社区工作者到重点项目一线锻炼,拓宽工作视野,增强实践能力。鼓励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等优秀人才到社区担任专职工作人员,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金羊网文/陈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