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百年,成就瞩目。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使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跃升为制造业大国。
缺乏完善产业体系,就没有产业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2012年至202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长到26.59万亿元。连续11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这些沉甸甸的数据,见证了中国制造业的百年变迁,折射出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取得的新成就,极大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制造业一路高歌猛进。新中国成立之初,尤其机械制造,以维修为主,基本依赖进口。195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只有120亿元,1978年达到1621亿元,到了2020年达到31.3万亿元。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去年,我国有133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榜单,比2012年增加54家。高铁、核电、4G/5G等成体系走出国门,“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影响力举足轻重。
重点领域不断突破。市场可以换技术,但市场换不来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是我国制造业的不懈追求。“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天问”登火、大飞机首飞,万米载人深潜器、极地破冰科考船相继建成投用。一件件大国重器,一批批重大装备,在一些世界前沿领域施展舞姿,开始并跑、领跑。制造业重点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背后,是研发实力的提升。从2012年到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总额由0.72万亿元增长到1.4万亿元,有研发活动的企业从13.7%提高到34.2%。2016年至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由0.94%提高至1.32%。研发成果如雨后春笋,制造业每亿元营收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24件。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引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大为提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传统产业改造加快,提前两年完成钢铁行业去产能1.5亿吨目标。改革创新推动动能转换,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育,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高于制造业平均增速。进入新发展阶段,制造强国建设大步登阶进位。
我国制造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必须将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应对“十四五”时期一系列新挑战,这些经验尤其值得倍加珍惜和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金羊网文/张全林)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