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网络电视台欢迎您!

中华民族的文化,如同历史长河,厚重又深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

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人们的目光再次关注文化遗产保护,更具现实意义。时间稍往前推,6月12日还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两日,关于文化遗产的话题越来越热,各地广泛开展文化宣传、文化过节活动,以浓厚的文化气息熏陶着节日的氛围,滋养着人们的心田。

文化过节,过文化节,这是中国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五千年时光孕育出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无论是赫赫有名的夏都二里头、莫高窟等物质文化遗产,还是日久弥新的民俗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为端午节日期间人们参观学习、品“文化大餐”的重要目的地。

各地不拘一格展示历史文化遗产,推出“云展览”、舞台剧、现场讲解等,让历史文化气息飞入“寻常百姓家”。“活”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创新创造智慧,学习古人流传下来的经验学识,在“古为今用”、创造性转化中“典”亮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

用好世界第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让珍贵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体现当代价值。这些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持续提升。不仅有“量”的积累,更有“质”的飞跃。过去5年,我国各层级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认定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人。目前,我国共有4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从“子魂魄兮为鬼雄”的屈原,到“一舰飞撞裂敌胆”的邓世昌;从罗阳用生命擎起舰载机起飞的壮举,到黄大年秉持科技报国的理想……浸润在文化基因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深深激励着我们不懈奋斗、一往无前,是奋进中国的强大动力。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以端午节为例,连日来,各地推出不同的传统民俗,从包粽子、饮雄黄酒、赛龙舟,到插柳条、插艾草、佩戴香囊寄托祈求健康的愿望,再到各地推出诵读古诗、舞台剧、曲艺和杂技展演等,让人们从不同角度感悟独具特色的端午文化,为丰富的中华文化而自信和豪迈,教育人们心怀“爱国情”,胸怀“报国志”,这本身就是用好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体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个“小小粽”,有着“大能量”,传承至今,不仅成为中华文化的“特色”之一,更影响着世界,让世界品位中国,了解中国。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做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典”亮精彩未来。(金羊网 文/周军)

点赞(5959)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