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网络电视台欢迎您!

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会议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构建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提供了根本遵循。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既有历史的机遇和现实的紧迫性,也存在巨大的障碍和严峻的挑战。唯有首先从思想上破冰,敢于碰硬、勇于创新,才能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克服意识形态障碍,讲好中国故事。受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影响,西方社会忽视中国的国情,拒绝承认不同国家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不了解或不愿正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成功实践,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持固有成见。讲好中国故事,加快构建中国叙事体系,必须克服意识形态障碍,摒弃照搬西方话语体系,坚持“以我为主,兼容并包”原则,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向世界阐释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成绩,强化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用活用好中华文化“载道、传声、化人”优势,加强文化沟通交流,营造开放、包容、透明的国际化交流环境,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突破话语体系障碍,传播中国声音。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挨打”、“挨饿”的问题已得到了解决,但“挨骂”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传播中国声音,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必须打破西方社会多年来对国际话语权的垄断地位,突破固化的国际话语表达思维定式,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机遇,整合学术理论、文化传播各个领域中政府和民间各方面人才力量,既要讲好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也要讲好改变个人生活命运的“共情小事”,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心灵沟通,增加中国论述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打破国界区域障碍,传递中国价值。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和历史潮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国际传播发展新变革,创造了国际舆论新空间,拓展了国际舆论斗争新领域。传递中国价值,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必须打破国界区域障碍,把握和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历史大势,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维护践行多边主义,做好全球抗疫物资和疫苗等公共产品供应,引领全球减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以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等有形载体为带动,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让世界相信中国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逐步实现中国“赶上全球”到“引领全球”的跨越。(金羊网 文/袁强)

点赞(7096)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