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正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淅川县,先后考察了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丹江口水库,听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运行和水源地生态保护等情况介绍。
一渠清水向北送,国之重器润北方。南水北调工程是生态文明的当代杰作,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沿着“水脉”北上,南水北调工程惠泽京津冀鲁豫等省市,截至去年12月12日,中线工程累计调水348亿立方米,约6900万人受益,东、中、西三条线路滋养着沿线40多个城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持续开发和保护好这一“世纪工程”,关系水资源分部大局、关系民生福祉、关系生态环境和经济循环。
甘甜清澈的长江水,从丹江口水库出发,经陶岔渠首奔流向北,送往京津冀豫等省市沿线地区的城市,这只是南水北调的一个生动“缩影”。“南水”润北方,让更多城市告别了“苦咸水”,吃上了“甘甜水”,吃水难、吃水贵一去不复返。这“甜”,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写实。南北各地,不分你我,资源互配、优势互补、成果共享,演绎出中华儿女“一家亲”的动人画面。
中国人勇于有梦,更善于成梦。南水北调超级工程从1952年构想,到7年前东中线全面通水,让北方“不愁水”“不缺水”的梦想照进现实。“南水甜到了心窝窝!”老百姓一个“甜”字,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付出再大的努力,把南水北调这项“世纪工程”办实办好,都是值得的,意义长远的。
不论是百姓饮水安全,还是生态环境建设,或是畅通南北经济循环,南水北调举足轻重。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关心关注南水北调水质问题,强调一定要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要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北方地区节约用水紧密结合起来,以水定城、以水定业,调水和节水这两手要同时抓,并赋予南水北调“生命线”意义。
“落子”的声音响彻大地。各地牢记总书记殷勤嘱托,心系“水脉”,心怀“国之大者”,跑好“接力棒”、做好“水文章”,让“国之重器”润北方,让生态水、安全水、幸福水润万民惠万代。放眼各地,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全面推行,生态环境有了“大管家”,水质条件逐年向好,一汪清水氤氲着人民群众无尽的幸福。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水天一色;河南淅川,丹江口水库云涌千山……“南水”送来了“放心水”,用老百姓的话说,“南水”熬的小米稠稠的、黄黄的,还能“开花”。
涵养好“源头活水”,让优质“水脉”流进万户千家。江苏江都以生态强、环境优保护好水利枢纽“江淮明珠”;横跨鄂豫两省的丹江口水库以水质优良赢得“亚洲天池”美誉;河南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守护好南水北调“总阀门”“水龙头”功能和作用……“世纪工程”沿线的各省市主动融入,坚持上下游联动、南北协作,以每一环节、每一节点的水质优良牢牢守护好水资源这一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
滴滴“南水”,当思来之不易;涓涓细流,尤须精细呵护。从南到北,各地都应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南水”,科学调水、科学节水、守好“水脉”,让“世纪工程”绵绵润泽北方大地。(金羊网 文/周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