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 尽
报载,随着广州永庆坊二期首批示范段、骑楼段工程的竣工,包括古树广场、金声广场和恩宁路骑楼沿街正式向市民游客开放,一大批具有鲜明岭南文化特征的历史建筑重获新生。沿街各具特色的“民国风”士多、怀旧照相馆等成为网红店,吸引着众多街坊和游人前往打卡。
逼仄陈旧的老街,斑驳破落的建筑,经微改造后成为宜商宜居,既保留着传统古韵,又焕发新鲜活力的“网红地”,堪称惊艳的华丽转身委实让人赞叹。
永庆坊位于广州西关旧址地域,周围密布着最具岭南风范的建筑,恩宁路更有“广州最美骑楼街”之誉。没有伤筋动骨的大拆大建,只是通过局部微改整修便让古老旧街重现生机。如此微改,拯救的不只是这一片街道,亦为老城更新树起了标杆。
近年来,旧城改造是各地城市发展的重大课题。究竟怎么改,考验着主政者的智慧。曾几何时,浮华奢靡之风盛行,狭窄的旧街小巷也硬要插建高楼大厦,或者弄些不伦不类的洋建筑、洋地标,甚至将成片成片的老建筑全部推倒重建。结果,连片的新楼起来了,城市也变样了,但延续千百年的人文内涵却消失殆尽。
具有地方特色的旧建筑是城市的活历史,也延续着一座城市的文脉。城里人的乡愁就寄存于那些经年不移的深街窄巷与廊宇之下。因此,一旦那些熟悉的古旧建筑被毁弃、人文内涵中断,游子的乡愁便无所寄托,城市也就成了没有生命的石屎林。欧洲许多城镇上百年的古建筑比比皆是,且保护得非常之好,令人流连忘返。当地人懂得古旧建筑对于城市文化及历史传承的重要性。
对于城市更新要不要大拆大建,有不少人总是从经济方面考虑。当然,首先要看到的是,大拆大建投入甚巨,弄不好会令公共财政背上沉重包袱。但更重要的是,大拆大建往往会切断城市文脉,毁掉城市传统,它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相较于整片开发的“推倒重建”,微改造虽投入较低,但其收获并不小。正如广州西关的粤剧文化、骑楼文化、商贸文化等,若失去了原有环境,其独特的粤韵便可能大打折扣。微改造既保存了城市记忆,又让老城复活并重新“成长”,可谓一举两得。
广州是有两千余年历史的岭南古城,是中华文化版图中独特的城市地标。如何让这座历史古城既保留其悠久传承,又展现现代城市的活力与魅力,确实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广州在城市更新中首创微改造模式,建立公众参与平台,让不起眼的旧厂房,成为培养创意产业的温床,让零乱不堪的城中村,成为文创青年的朝圣地,让灰头土脸的老城旧街,“逆生长”为充满生机和造福百姓的福地,其经验无疑值得各地借鉴。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