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字节跳动发出全员邮件,宣布自8月1日起取消大小周,即取消隔周周日工作的安排,8月开始有需求的团队和个人,可以通过系统提交加班申请。有趣的是,“996”被诟病已久,但真正拒绝强制加班,取消大小周的时候,却未见传说中的“喜大普奔”。
互联网行业的节奏是这个社会行业中最高速的。这是因为从业者面对的是工作内容,都是以秒为计算的变化,不经意间就会变得从身体到灵魂都要与这个秒速一致。时间一长,还真的优胜劣汰,形成一批特殊的能适应高强度节奏的人群。反过来,这个群体也就获得了相应的高收入和高回报。
然而,互联网业也不是直线向上的行业,更别说企业还有大象和蚂蚁的区别。因此,在特殊经济环境下,内卷发生,高强度换来的未必是高回报,而可能只是一种维持岗位的刚需。比如,加班不被允许了,但是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并不会因此变少。加班机会转到了私人手机上、微信群上以及自己的睡床上。这些隐形工作,看似自愿,实质也是一种裹挟。如果缺席了隐形加班,比如没有在半夜或者清晨回复领导一句“收到”,地位和认同是岌岌可危的。
另一方面,以前加班意味着加班费,这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因为相比于周末出外消费“倒贴钱”,还不如在办公室叹空调、打游戏、过周末,还能“挣钱”。何况取消加班,对于一些非常“勤奋”的员工来说,可能是一种产能过剩,对公司来说,也是一种“损失”和“浪费”。
很多年轻人的线性思维中,工作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赚了更多的钱就自由了,就可以摆脱“996”了。其实恰恰相反,赚取财富不是结果,而是工业社会超大都市的生态下,已经定义好的人类生存状态。如果一旦抽身于工作与社交圈子里,比如跑到十八线县城去隐居,即使拥有了闲暇,还有人帮你理财,但是财富与地位都会快速下降。那种希望前半生把钱赚够,后半生就能财务自由、天天在海岛上晒太阳打高尔夫的愿景,传递的是一种幻觉。因为看看首富们就知道,越赚钱就越努力,是90岁都停不下来的。
当然,未来国民的幸福观念和社会保障升级后,情形也可能发生微妙变化。从供给曲线可知,当薪酬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劳动力的供给是不会继续增加反而减少的,也就是说,曲线不再富于弹性。这就意味着人们不会再为金钱收入而无限制地付出自己的生命,相反,对于个人闲暇、健康、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会不断提升。但是,这种主动不工作、主动放弃加班,和低层次的“躺平”与“犬儒”远远不是一回事,而是一种更高级、更不容易达到的社会理想状态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