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网络电视台欢迎您!

  编者按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标志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共同富裕”新征程的开启。红船起航地嘉兴循迹蝶变,勇于探求,善作善成,成为浙江共同富裕先行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20多次前往调研指导,对嘉兴发展寄予厚望。6月,光明日报联合同济大学国家现代化研究院、苏州大学北京研究院专家,深入嘉兴南湖、秀洲、嘉善、桐乡、海宁等地,就其推进共同富裕的创新做法和重要经验进行了调研。

  作者:光明日报联合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常戍、赵婧、许元荣、吴亮、庞清辉、陆健、纪博、徐博雅、侯达)

  “轻烟漠漠雨疏疏,碧瓦朱甍照水隅。”一百年前,嘉兴南湖的一叶画舫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由此启航。一百年后,这片炽热红土焕发出新时代田园牧歌、诗画江南的美丽新颜,均衡富庶发展的名片愈擦愈亮,一幅共同富裕的画卷徐徐舒展。

  在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道路上,嘉兴这个红船起航地的“共富图景”格外引人瞩目,其17年来围绕城乡一体、区域均衡、服务普惠、人民共富所做的不懈探求,蕴含着深刻的启示和价值。

  嘉兴的南湖红船。盛建生摄/光明图片

  1.擘画共富蓝图,17年久久为功

  55岁的周仁元是嘉兴市桐乡桃园村的槜李种植户,6月正值第一批槜李果成熟之际,采果、包装、寄送……他忙得不亦乐乎。仅6月9日一上午,就通过顺丰快递寄出100多斤槜李。他给调研组算了一笔账,2020年靠槜李种植、打工,一家四口年收入超过45万元。他说:“存款多了,房子大了,村子美了。三十年前,人人都想做城里人;三十年后,我们新农村的生活反而让城里人羡慕啦!”

  住有安居、收入丰厚、配套完善、生态优美,周仁元家的幸福生活是嘉兴统筹城乡发展成效的缩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葛永元介绍:“2020年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801元,连续17年全省第一,居全国336个地级市首位。”嘉兴在全域、全民、全面富裕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究其原因,要归于17年前的擘画和随后的接续奋斗。

  2004年,是嘉兴统筹城乡发展的里程碑之年。这年春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专程到嘉兴进行4天蹲点调研,指出“嘉兴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为嘉兴共富之路亲自擘画蓝图。紧接着,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嘉兴出台全国地级市首个《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拉开统筹城乡发展大幕。

  “17年来,嘉兴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锚定目标不放松,走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共享,具有嘉兴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嘉兴市委书记张兵仔细给调研组回顾历史脉络,“嘉兴均衡共富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靠的不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而是目标笃定、久久为功。”

  嘉兴均衡共富发展之路可分为四个阶段。张兵介绍说:“2007年以前是实践起步阶段,围绕‘城乡一体化’,分六个维度强力推进;2008年至2012年是重点突破阶段,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找准堵点,一口气推出十项相互配套和联动的举措;2013年至2017年是深化完善阶段,升级城乡一体化理念,建设‘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2018年以来进入深度融合阶段,全面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全力打响嘉兴统筹城乡发展的金名片。”

  共同富裕,根本靠发展,关键靠统筹。“如今在嘉兴,许多人已分不清何处是城,哪里是乡!”调研组频频听到老百姓这样感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嘉兴17年追求共富之历程,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与笃定;而透过今日嘉兴之均衡共富图景,则可望见未来中国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模样。

  居民在嘉兴嘉善县大云镇采摘园内采摘葡萄。资料图片

   2.城乡、区域、收入三个差距持续缩小

  嘉禾大地,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样板间”。城乡居民收入比1.61∶1为全国地级市最小;农民可支配收入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8.2%;人均居住面积达73.46平方米,户均拥有家用汽车0.75辆,计算机0.88台;供电、供水、供网城乡一体,农村公路密度浙江第一,率先在全国实现“村村通公交”,城乡公交2元一票制……这组数据可以窥见嘉兴城乡共富的幸福生活。

  城乡差距的缩小,也直接体现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在桐乡洲泉镇,村民梁新会讲述了一次让他颇为感慨的“家门口”求医之旅。不久前,梁新会的母亲右腿骨折,原本想在镇卫生院简单治疗后转诊上级医院。但经过一周的诊治,她就转变了想法:“杭州的医生每周都来,家门口就能挂上专家号,还有中医‘互联网+’远程会诊,看病治疗和城里人一样方便。”嘉兴全域建成“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层就诊率达72.11%。

  在城乡教育均等化方面,嘉兴也交上了满意答卷。“2013年所有县(市、区)被教育部评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海盐县成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国样板’。”海盐县教育局局长袁迎春介绍,“全县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零择校、零择班、零择座、零指定’,在招生过程中,不举行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100%就近划片入学,确保人民群众上学不求人。”

  嘉禾大地,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示范窗”。翻看嘉兴历年数据,调研组发现,各区县人均GDP极差(最高最低比值)从2004年的高点1.44,逐年降至2019年的1.13,各区域均衡共强的格局日益巩固。市统计局局长沈周明告诉调研组:“多年来,嘉兴各地区发展齐头并进,可以说没有弱区弱县。”2020年,各区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值仅为最低值的1.1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值仅为最低值的1.08倍。嘉兴全域7个县(市、区)全部入列“中国城乡统筹百佳县市”前40位,人均GDP全部突破10万元大关,5个县(市)财政收入全超百亿。

  嘉禾大地,是缩小社会收入差距的“先锋队”。2020年,嘉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9581元,同比增长12.3%,绝对值和增长率均居浙江之首,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也高于社会均值。桐乡市委书记齐力告诉调研组,“缩小社会收入差别,关键在于‘扩中提低’,千方百计拓宽低收入群体增收渠道,激活内生创富动力,使其‘造血’能力强起来,这样的共同富裕才踏实。”

  在桐乡崇福镇湾里村,30亩现代化农业连栋大棚蔚为壮观,村民亲切称之为“奔富大棚”。据了解,大棚由村合作社与低收入农户共同出资,将低收入农户的承包地以“互换并块”方式实现集中连片,建成后出租给蔬菜种植户,优先吸纳低收入农户。“他们可同时获得土地租金、入股股金和就业薪金,实现‘一地三金’。我们估算,每户每年至少增收3800元。”村支书吴明学说。

  “近年来,桐乡创新推出低收入农户‘奔富十法’,通过‘一地三金’、飞地认养、抱团合作、转移就业、创业贴息等,在增加农业收入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工资收入、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确保低收入群体同步伐、可持续、高水平走向共富”,齐力介绍说。依托“奔富十法”,桐乡低收入群体的增收速度明显快起来,社会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嘉兴绿意盎然的城市景观。资料图片

  3.物质、精神、生态三个富裕共同增进

  2020年,嘉兴人均GDP初估为10.2万元,是世界平均水平1.44倍,超过世界银行高收入经济体标准;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6.7%、28.2%,属于“富足水平”;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将人均预期寿命视为衡量生活质量重要指标,嘉兴是82.82岁,全球前十名国家或地区仅有四个高于嘉兴。

  “但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维度更加丰富,是物质富裕、精神富裕、生态富裕的统一,是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的共同绽放。”张兵说。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贤议事厅、农村文化礼堂、乡村艺术团……在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滋养下,嘉兴人民丰富的精神生活令人惊叹。目前,嘉兴已实现公共文化网络全覆盖,艺术普及直沉基层,群众自发的文艺团队蓬勃发展,舞、乐、书、画、文学、摄影一个不落,乡村艺术团多达4707个。

  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可以由阅读决定。“好读书,虽三家之村必储经籍”是嘉兴人民共同的骄傲,图书馆更是其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20世纪50年代,图书馆员背着沉甸甸的图书,不论寒暑,乘着公交穿行在乡村道路上,为农民送去精神食粮。如今,图书馆铺设了星罗棋布的服务体系,延伸到城乡每个角落,村(社区)分馆32个,礼堂书屋42个,图书馆流通站345家,城乡全覆盖。纸质资源通借通还,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不论身处何地,都能在家门口找到一扇敞开的阅读之门。”图书馆馆长沈红梅说起这些变迁颇为感慨。

  步入南湖区凤桥镇联丰村,水清岸绿、一步一景,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污水乱流、臭气熏天的养猪村。村支书李正峰告诉调研组:“过去我们是养猪大村,猪粪大多排进河道,到处弥漫着恶臭。村民钱袋子越来越鼓,但生态越来越坏。”2013年,党员干部带头拆除自家猪舍,痛下决心带领村民退养转产,村庄得以天翻地覆大变样,如今已是“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乡村旅游打卡点。

  “建好了美丽乡村,还要盘活美丽经济,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升级”。对标3A级村庄景区标准,联丰村引入旅游策划、管理、运营专业公司,重点打造“红色元素+乡村旅游”,为村民“富口袋”打开机遇。如今,美丽经济成了带动共同富裕的新抓手。

  2017年,村民王玉琴把家里养猪的土地腾出来做了小花园,堆饲料的小房间改造成了小包间。成立了“17农家乐”。“现在我们已是有16张圆桌的‘大饭店’了,2020年接待游客约2万人,收入60多万元。”王玉琴感慨,“现在感觉比城里人还骄傲。”

  4.基层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红色引擎

  在海盐县通元镇,45岁的马伟华有个绰号叫“放羊倌”。他依托湖羊专业合作社,打造了一个共同富裕红色引擎——“新生代农民创业党支部”。党支部以农村青年党员为主体,设立“创业共富之家”,成员之间以技术互助、信息共享、营销协作等方式形成“党群创业共富联合体”,目前已带动100多农户从事湖羊养殖走向共富。

  “这个党支部不一般!想尽办法帮大家富脑袋。”创业课堂两月至少办1期,邀请农业院校专家教授、湖羊大户讲授养殖技术;每年举办创业课堂6期,受训养殖户达150多户;建立创业骨干与初创业者结对帮扶机制,定期指导解惑;建立新生代农民创业成长记录册……如今,党支部正带领大家建设高标准生态化示范养殖场,预计可新增出栏优质湖羊3.3万头/年,产值4800万元/年。

  与海盐县毗邻的海宁市,这种“共同富裕红色引擎”式的基层党组织也是无处不在。“为进一步给共同富裕‘加满油门’,海宁市近日发布党建引领共同富裕十大行动计划,推出红色堡垒全域建强行动、党员干部城乡结亲行动、党群创业项目培育行动等十项举措。”海宁组织部负责人说。

  嘉兴市基层党建的另一个突出特色,是组建了大量功能型、行动型“产业链党建联盟”,“把支部建在‘链’上”。这个联盟可以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产、学、研、供、销、金融等资源,“打造致富链、健全帮扶链、延伸服务链”,是促进共同富裕的“一个很直接的推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嘉兴基层党建的创新实践,得益于多年来实施的“党群创业共富工程”。该工程旨在打造“党建为引领、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共同富裕样本”,实现“党组织政治属性与服务功能的有机统一”。正是有这么多能征善战的基层党支部,嘉兴共同富裕的步伐才跑得更快。

   5.关于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嘉兴样本”的思考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篇章。”调研组深切感受到,“红船精神”已融入当地党员干部群众的基因,汇聚起推进共同富裕的蓬勃动力。“嘉兴样本”的历史经验和共富路径,对全国各地走好共同富裕新征程具有重要启示。

  打造共同富裕的“四大机制”,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党建机制为引领:党建是共同富裕的“红色引擎”,基层党组织深入田间地头,送理念、送政策、送技术、送人才、送金融,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市场机制为主体:做优营商环境,小微企业密集,“八九个人就有一个老板”,带动劳动力就近充分就业,工资性收入成为促进共富强劲动力;社会机制为补充:南湖区创新机制打造公益服务基地,梳理群众需求清单、凝聚社会力量、深化供需链接、开展精准慈善,赢得广泛赞誉;政府机制为兜底: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围绕学、业、居、行、用、医形成全覆盖的大救助体系,“共同富裕就是要生活无忧”。

  凝聚共同富裕的“政策合力”,系统集成,全面发动。嘉兴基本形成完备的共同富裕政策框架和行动体系,集中体现为“八个力”:后富群体的创富力,不是等靠要,而是主动创富为先;先富群体的带动力,广泛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生产要素的配置力,构建促进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的政策“工具箱”;城乡融合的改革力,善于打破城乡一体化的堵点;生态财富增长的自然力,美丽经济蓬勃发展,生态价值加速实现;社会再分配的调节力,更加注重公平正义;政府兜底的保障力,着眼人的全生命周期精准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给力,稳步实现城乡“无差别”。

  借力数字化改革的“科技杠杆”,消除鸿沟,均等普惠。2003年,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以战略眼光提出“数字浙江”构想,并将之纳入“八八战略”。如今,浙江数字化改革的“金名片”越擦越亮,在促进共享共富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嘉兴借助数字科技掀起一场“公共服务均等化”革命:以城市大脑为支撑,为全体居民提供多样、均等、便捷社会服务,只要接入“数字社会入口”,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文有所化、体有所健、游有所乐、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行有所畅、事有所便,社会事业12大领域样样都有。

  探索共同富裕的“新社会形态”,深刻诠释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更高阶段的社会形态。这个“新社会形态”呈现何种样貌?“嘉兴样本”正在一笔一画勾勒着它的模样:这是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有机统一的富裕图景;是全域一体、全面提升、全民富裕的均衡图景;是彰显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的文明图景;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幸福图景。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02日 07版)

点赞(5953)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