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网络电视台欢迎您!

【落实“六稳”“六保”一线见闻】

光明日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自从共享用工平台上线以来,我们已经从园区其他企业借用了600多名员工,大大缓解了激增的用工压力。”河源中光电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今年疫情发生以来,该公司紧急购买了口罩机,新开了多条口罩生产线,一度面临缺工的问题。5月以来,通过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创新推出的共享用工平台,向订单减少的内衣厂、体育用品厂迅速借用到了技能“对口”的员工。

这正是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大胆创新建立的企业用工新模式——通过“削峰填谷”来对园区企业用工进行余缺调剂,在不改变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前提下,既降低用工富余企业的人力支出成本,又缓解部分企业紧急缺工的压力,还帮助了劳动者稳就业、稳收入。

立足现实需求,科学又有保障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一度出现“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两难”问题。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这里聚集了330家企业。一方面,随着全球疫情暴发,109家外贸企业订单收缩,只能走减产的路子;另一方面,食品饮料、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领域利好,农夫山泉、中光电、峰德机械等企业在疫情期间订单逆势上扬,急需扩招人员。

如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那时候,因为防疫要求,就算是招工,外地的员工也过不来。情急之下,我们就想到之前企业遇到生产高峰期偶尔私下相互借用员工的办法,想要把它完善成为一个大家都能放心使用的平台。”河源市高新区商会会长刘长涛说,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但企业和员工又都很担心自身的权益问题,例如是否同工同酬、社保怎么办、商业机密会不会泄露。

“我们收集了这些问题之后,就向人社部门、劳动部门进行咨询,最终由专业的律师顾问团队专门设计了一份《员工出借合同》。”刘长涛说,合同由两方企业、员工三方签订,参与“共享用工”的企业不改变原有的劳动关系,明确借出时间、工资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商业秘密保护等权利义务,以法律保障打消了企业和员工的疑虑。据统计,该平台从5月27日正式启动后,至今已有近122家企业注册进驻平台,共发布190多条用工信息,帮助了近50家企业完成用工调剂,共调剂员工3000多人次。

降低企业成本,稳定员工收入

如今,园区的企业、员工打开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就能进入“共享用工”小程序,通过“我有富余”“我有余缺”以及“服务咨询”三大板块进行及时的动态调度匹配。

“幸好有了这个平台,我的劳动关系仍然保留,由原单位支付社保,借人企业发放工资,每个月收入有6500元以上。”园区质保工程师谢晓宇说。

“这项制度创新大大减轻了员工富余企业的负担。”刘长涛说,即使不开工的情况下,企业也要负担员工的社保和基本工资,平均支出大约2000元每人,像一些很难招收的技术工,还存在如何留人的问题。

“对于我们用人企业来说,也节约了不少支出。没有这项制度时,我们需要从劳务派遣机构引进临时工,但这些工人都是一线普通工种,几乎没有我们需要调配的技术人才,而且价格很高,对生产难以快速拉动,反而造成企业负担加大、效率降低。”河源中光电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

同时,对高新区本身来说,这项制度也留住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园区本身大多企业都属于电子信息和模具机械等高新产业,需要高技能工种。河源作为较为偏远的地区,引进人才不容易,要想办法留住他们。”河源市高新区商会秘书长余剑平说,在广东,不少园区企业订单有淡旺季,因此,企业“潮汐用工”的问题长期存在。未来,园区将对平台制度保障设计、员工权益保障、企业生产保障方面进行优化,并推动普通职工网上培训,让员工有机会掌握各行业基本技能,探索共享用工平台常态化。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3日 10版)

点赞(4302)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