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的审计坚守之九:
秸秆都去哪儿了
黑土肥沃,耕地广阔,黑龙江省已经连续7次荣登全国粮食总产第一省的宝座。伴随着粮食量产、喜悦丰收而来的,还有挥之不去的农作物秸秆问题,这犹如一块沉重的大石头积压在老百姓的心头。
几年前,焚烧秸秆还是农民最“便利”的选择,而今完全有了不一样的光景。
“努努力,咱也想给孙子留一片蓝天碧水”,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新站镇新源生物质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正忙活着操作秸秆压块机。厂房不远处,成堆的秸秆正有条不紊地从大货车上卸下,外围堆放的秸秆井然有序,散养的小鸡们欢快地在其中找寻食物。
为实现秸秆全部还田离田,确保全域全时段不烧。2018年,肇源县取得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补贴资金2012.50万元,用于建设26个秸秆压块站给予补贴;获得补贴资金252.45万元,用于购买家用生物质锅炉2450台。同时,乘着专项资金补助的政策东风,县政府扶持兴建了一批秸秆压块企业,量产压块秸秆作为家用生物质锅炉的燃料。
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仍任重道远。2019年,审计人员以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持续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人居环境为重点内容,对该县开展了乡村振兴有关政策和资金审计。
秸秆能否全部回收,并按时完成原料化?秸秆压块站建成后能否如期达产,发挥应有效益?家用生物质锅炉在使用过程中,秸秆燃料化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带着这一连串疑问,开启了审计助力肇源秸秆“五化”的振兴之路。而新兴事物的推广总是显得困难重重。审计人员发现,秸秆压块站都如期建成了,但是生产并不如想象中景气,无法达到预期的生产效益;购买的生物质锅炉有些也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出现纷纷抢购的场景。
“秸秆压块站前期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是很清楚压块的秸秆能销到哪儿、卖出多少,虽然国家政策好给予了补贴,但我们心里还是有点虚,不敢投入大量资金……”,新站镇党委书记隋若冰介绍道。
究其原因,症结在于秸秆燃料化的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原料化的生产。发现问题后,审计干部一方面向农民宣传国家政策以解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积极向当地政府建言献策,帮压块站拓宽销路。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审计建议,将原料化和燃料化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制定了关于使用秸秆产品的指导性文件,要求域内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楼房供暖统一采用秸秆压块燃料,加大秸秆产品推广力度,还指派专人专组,倒排工期,推进家用生物质锅炉更换进度。
“政府解决了秸秆原料化的销售出口,安了我们的心,自然也提高了建设的积极性,加快了压块站投入使用,家用生物质锅炉也有了燃料。”压块站的工人步伐轻快地走出厂房,招呼着卸秸秆的卡车司机。
在部分村镇,审计人员还发现了秸秆并未被压块,而是转化为饲料生产的现象。“虽然没有严格按照原方案进行,但取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环保,更加符合群众切身利益”,肇源县审计局审计人员不禁感慨,“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压块项目“改变”了原有用途,这一度让基层工作人员产生压力,担心会因为执行环节“走样”而被问责。审计在基层末端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在发现“问题”后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认为该情况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有利于秸秆离田,保护了环境,应当予以肯定。省委省政府根据审计建议,推广了这一做法。
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帮扶,让肇源的农民感到后背特别踏实,而审计给这份踏实感带去了一抹挥之不去的人情味儿。
自2017年该县建成第一个秸秆压块站至今,已先后建成秸秆燃料压块站37个,年可完成秸秆收储利用23.5万吨。共计安装家用生物质锅炉5400台,均已全部投入使用。
天边的晚霞映衬着秋收的金黄,在乡村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新格局正在慢慢铸就。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任务的完成,无论是原料化和燃料化的有机结合,还是燃料化到饲料化的积极转变,在审计人眼里,只要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那这些就是小康生活最好的写照,也是乡村振兴最美的剪影。(湖北省审计厅 梅傲寒)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